中咨視界
PPP新機制觀察 | 收費公路“建設難度高”認定標準
| |||||
| |||||
編者按:2023年11月,《關于規范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的指導意見》(國辦函〔2023〕115號)發布,投資規模大、建設難度高的收費公路等項目被列為“積極創造條件、支持民營企業參與”的項目,不強制要求民營企業在PPP項目公司具體持股比例。除此類項目外,其他收費公路項目需滿足“民營企業股權占比原則上不低于35%”。PPP新機制發布近兩年來,各地陸續出臺對“投資規模大、建設難度高”收費公路項目量化認定標準。本研究系統梳理截至2025年9月底全國各地已正式發布的全部官方標準,基于投資規模與建設難度兩個維度開展比較分析。各地出臺的認定標準是PPP新機制下地方政府精細化、差異化治理的具體實踐,為市場主體提供了投資指引,同時成為觀察區域基建重點與政策導向的重要窗口。本文是PPP新機制觀察系列研究:收費公路“投資規模大、建設難度高”認定標準的第二部分,分析“建設難度高”的具體界定標準以及闡述“投資規模大”與“建設難度高”綜合認定標準,供業界同仁參考。 “PPP新機制觀察”系列研究 收費公路“建設難度高”認定標準 郭艷鑫 張雪飛 伍迪 摘要:本研究系統梳理截至2025年9月底全國各地已正式發布的“投資規模大、建設難度高”收費公路項目認定標準,研究發現,在“建設難度高”方面,許多地方的認定標準充分參考了國家有關規范,也深度融合了地域特征,如西南地區強調橋隧比,西北地區側重山嶺重丘區里程等,本文為理解地方PPP治理邏輯、區域差異及政策協同提供了實踐依據。 關鍵詞:PPP;特許經營;新機制;收費公路;投資規模大;建設難度高;認定標準;區域差異 2023年11月,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、財政部《關于規范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的指導意見》(國辦函〔2023〕115號,以下簡稱《指導意見》),標志著我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(PPP)事業邁入全新發展階段。PPP新機制明確三大核心導向,即社會資本優先選擇民營企業、回報機制聚焦使用者付費、實施模式全部采用特許經營。其中,最大程度鼓勵民營企業參與,既是貫徹落實黨中央、國務院決策部署的關鍵舉措,也是引導市場回歸PPP初衷本源、進一步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的重要抓手。 《指導意見》明確,“最大程度鼓勵民營企業參與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建(含改擴建)項目”,這一要求既契合我國引入PPP模式的初衷,也順應了當前激發民間資本投資活力的客觀需求。同時,考慮到國有企業是我國市場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,《指導意見》并未對國有企業參與PPP項目采取“一刀切”式禁止,而是制定了《支持民營企業參與的特許經營新建(含改擴建)項目清單(2023年版)》(以下簡稱《清單》)。該《清單》依據市場化程度、公共屬性強弱、是否具備自然壟斷性等特征,對新建(含改擴建)項目進行分類設置民營企業參與要求,將“屬于市場的還給市場”,充分體現新機制在兼顧PPP項目公益性的同時、最大化釋放市場效率的政策導向。具體而言,市場化程度較高、公共屬性較弱的項目,應由民營企業獨資或控股;關系國計民生、公共屬性較強的項目,民營企業股權占比原則上不低于35%;少數涉及國家安全、公共屬性強且具備自然壟斷屬性的項目,需積極創造條件支持民營企業參與。 值得關注的是,《清單》對收費公路項目的分類較為特殊:不符合“投資規模大、建設難度高”情形的收費公路項目,歸為“關系國計民生、公共屬性較強”的第二類項目,民營企業股權占比原則上不低于35%;“投資規模大、建設難度高”的收費公路等項目,則歸為第三類項目,需通過積極創造條件支持民營企業參與,但未強制要求民營企業參股比例。 為明確“投資規模大、建設難度高”的認定邊界,部分地區陸續公開發布收費公路項目量化認定細則。截至2025年9月底,全國已有19個省級行政區和計劃單列市出臺了收費公路“投資規模大、建設難度高”認定標準(以下簡稱認定標準),不同區域標準既存在差異也具備共性。本文聚焦各地出臺的相關認定標準開展研究,并重點關注“建設難度高”維度的指標,形成若干思考,旨在為業界提供參考借鑒。 一、“建設難度高”認定標準 (一)基本信息 整體來看,在“建設難度高”的認定上,各地采用的建設難度指標可歸納為八大類:特大橋、特長隧道、橋隧比、復雜地質條件、山嶺重丘區里程、特殊工程結構、復雜樞紐立交、高速公路改擴建,形成 “基礎性指標為核心、工程難度指標為支撐、地域特色指標為補充” 的綜合性認定體系,各地“建設難度高”認定標準具體如表1所示。 表1 各地“建設難度高”認定標準 注:(1)數據截至2025年9月30日,數據來源各省交通運輸廳官網。(2)山西省于2025年7月25日發布公開征求《山西省特許經營收費公路項目“投資規模大、建設難度高”認定標準(征求意見稿)》意見的通知,但截至9月底未見正式公開發布,因此未列入表中。(3)黑龍江省于2025年9月8日發布公開征求《黑龍江省“投資規模大、建設難度高”收費公路項目暫行認定標準(征求意見稿)》意見的通知,但截至9月底未見正式公開發布,因此未列入表中。 其中,一是特大橋與特長隧道成通用指標,橋梁與隧道作為衡量工程規模的核心指標,被19個省市全部納入認定標準,覆蓋率100%,是唯一實現“全覆蓋”的指標類型,體現其在難度認定中的基礎性地位。 二是與工程難度關聯指標,聚焦工程技術難度與施工復雜度,涵蓋4類細分指標,分別是橋隧比、復雜樞紐立交、復雜地質條件與特殊工程結構/工藝,覆蓋數量與占比差異顯著。10個省市將橋隧比納入“建設難度高”認定標準,數量占比52.6%,是工程難度關聯指標中覆蓋最廣的類型。9個省市考慮了復雜樞紐立交,數量占比47.4%。6個省市將復雜地質條件納入,數量占比31.6%,主要適配地質復雜區域工程需求。6個省市將特殊工程結構/工藝納入認定標準,數量占比31.6%,聚焦非常規結構與施工技術。 三是地域特色指標,適配本地地形與交通需求,覆蓋度相對較低,但針對性較強。3個西北省份(甘肅省、寧夏回族自治區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)將西北山嶺重丘區里程納入認定標準,數量占比15.8%。遼寧省、河南省、湖南省將高速公路新建或改擴建納入認定標準,數量占比15.8%。 下面對各地“建設難度高”認定標準所涉及的指標進行分類分析,各省份“建設難度高”認定標準指標分類如圖1所示。 數據來源:作者整理 圖1 各省份“建設難度高”認定標準的指標分類 為深入拆解19個省級行政區和計劃單列市已發布的“建設難度高”認定標準的細節特征,下文將圍繞八個具體指標展開專項分析。所有數據均以各地2024-2025年發布的認定標準為核心來源,通過精準統計指標覆蓋省市數量與占比,結合數據來源的權威性與地域適配性考量,逐一解讀指標內涵與制定邏輯,進一步明晰各省份標準差異化背后的工程需求與地域特色關聯。 (二)特大橋 依據《公路橋梁涵洞設計通用規范》(JTG-D60)“多孔跨徑總長>1000米或單孔跨徑>150米”的基準,19省市中16省市直接采用該標準,大連市、遼寧省、甘肅省、江西省、貴州省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、河南省、河北省、陜西省、海南省、天津市、寧夏回族自治區、安徽省、內蒙古自治區、山東省、重慶市,數量占比84.2%;四川省、湖南省微調,將單孔跨徑達到200米及以上作為標準。大連市、遼寧省、四川省、湖南省、江西省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、陜西省、寧夏回族自治區額外補充“墩高80米或100米以上”、“涉水施工10米以上”等條件作為認定標準。湖北省基于本地重大工程需求,將“或單孔跨徑250米以上的拱橋,或單孔跨徑500米以上的斜拉橋(或懸索橋),或跨長江漢江的橋梁”作為認定標準,適配跨海跨河、復雜地形施工需求。特大橋指標整體呈現“規范為基、地域補增”的特征,既保障標準通用性,又貼合地方工程實際。 (三)特長隧道 依據《公路隧道設計規范》(JTG3370.1-2018)特長隧道為“長度>3000米”的核心標準,10省市直接沿用,占比52.6%。內蒙古自治區因本地隧道多穿越平緩地形,以長隧道>1000米適配需求。大連市、遼寧省、江西省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、陜西省、湖南省、重慶市補充“單洞3車道及以上”斷面要求可替代長度要求,兼顧通行能力。遼寧省、江西省、陜西省、山東省同時補充穿越地質條件復雜(高應力、巖溶、水體等)的隧道可替代長度或斷面的要求,體現對地質復雜區域工程難度的考量。重慶市補充了“包含巖溶、高瓦斯、高地應力、軟巖大變形等不良地質條件且長度不小于1000米的獨立隧道”作為認定標準。湖南省要求“含特長隧道(長度超過3000米)且存在深埋富水或巖溶強發育地段或單洞三車道及以上”可認定為“建設難度高”。四川省特別指出“項目包含長度達到5000米及以上的隧道單體工程,或包含巖溶、高瓦斯、高地應力、軟巖大變形等不良地質條件且長度不小于1000米的隧道單體工程的”可認定達到“建設難度高”標準。 (四)橋隧比 交通運輸部《公路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辦法》文件中明確要求,在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初步設計文件中,必須包含“橋梁隧道比例(橋隧比)”這一項,并作為項目主要技術指標進行詳細闡述。各省市相關政策制定依據交通運輸部的管理框架,結合本地區的地理特征、財政能力和項目管理需求,制定出具體的橋隧比量化標準。10個省市的認定標準考慮橋隧比,分別為大連市、湖北省、四川省、貴州省、河南省、陜西省、海南省、天津市、山東省、重慶市,數量占比52.6%。各省市根據建設需求設定差異化閾值:新建項目中,大連市、四川省、貴州省以40%為橋隧比閾值;重慶市、陜西省以35%為橋隧比閾值;湖北省、河南省、天津市以30%為橋隧比閾值;海南省、山東省以20%為橋隧比閾值。改擴建項目更注重可行性,重慶市、四川省、貴州省將改擴建項目的橋隧比閾值降至17.5%-20%,體現“新建從嚴、改擴建從實”的邏輯;其他省份則未對改擴建項目做調整。 (五)復雜樞紐立交 《公路工程建設項目概算預算編制辦法》(JTG3830-2018)第一章《總則》1.0.6規定:復雜公路工程應符合下列條件之一:技術特別復雜、專業性強的特大互通式立體交叉。共有9個省市對復雜樞紐立交進行了規定,分別為四川省、甘肅省、貴州省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、陜西省、湖南省、天津市、寧夏回族自治區、重慶市。復雜樞紐立交的核心定義為“四岔及以上、五岔及以上或地下立交”(排除普通樞紐立交)。四川省、陜西省、重慶市明確“五岔及以上”為標準,甘肅省、貴州省、湖南省、天津市、寧夏回族自治區以“四岔及以上”為基準,湖南省還額外納入“地下立交”,適配城市密集路網的互通需求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將“含樞紐立交”作為認定標準,無岔數要求。 (六)復雜地質條件 《復雜地質條件下鐵路建設安全風險防范若干措施》第一條明確規定:“在巖溶、采空區、有害氣體、高地應力等重大不良地質地段,以及線路經過環境敏感區、人口密集區、重要建(構)筑物鄰近區等,必須加強地質勘察和施工地質工作。”西南地區(四川省、貴州省、重慶市)、中南地區(湖南省)、西北地區(陜西省)、東北地區(遼寧省)重點關注“巖溶、高瓦斯、高地應力、軟巖大變形”,遼寧省額外提及“煤層、采空區”,針對性解決地質風險對工程難度的影響,是“地質決定難度”的直接體現。 (七)特殊工程結構/工藝 特殊施工工藝(轉體施工、頂進法):《公路橋梁轉體施工技術規范》(JTG/T3365-2020)對橋梁轉體到設計位置后的平面和高程誤差,給出了毫米級的允許偏差。《公路橋梁頂推施工技術規范》(JTG/T3364-2019)規定了頂推設備的性能、以及永久和臨時支座上的滑道材料的摩擦系數有嚴格要求。 特殊/超大跨徑橋梁(單孔>500m斜拉橋/懸索橋等):《公路斜拉橋設計規范》(JTG3365-2020)對于跨徑大于400米的斜拉橋,強制要求必須進行風洞試驗,《公路懸索橋設計規范》(JTG3366-2019)也規定了需要對主纜和錨碇的極端可靠性、空氣動力學穩定性的極致要求以及復雜的幾何非線性計算。 跨長江漢江橋梁:《內河通航標準》(GB50139)規定確保通航凈空滿足要求,并接受長江航務管理局等海事部門的嚴格審查。 合并建設項目(公鐵、公軌、與城市道路合并):需要同時遵循公路(JTG系列)、鐵路(TB系列)、市政(CJJ系列)的多套規范體系。工程法規支撐體現在其跨行業協調的復雜性上。 關于特殊工程方面,共有6個省市使用了相關指標作為認定標準,分別為四川省、江西省、陜西省、湖南省、山東省、重慶市。具體包括:公鐵/公軌兩用橋隧(山東省)、轉體施工/頂進法施工(陜西省、湖南省)、合并建設復雜橋隧(四川省、陜西省、重慶市)、跨越干線鐵路或下穿鐵路路基(江西省)。從地域分布來看,此類指標多集中于交通網絡密集、工程建設環境復雜的區域——如山東省作為東部交通樞紐,需通過公鐵兩用設施提升運輸效率;陜西省、重慶市地處西南與西北銜接帶,復雜地形倒逼合并建設技術應用;湖南省、江西省則因路網與鐵路干線交叉密集,轉體施工、下穿鐵路等工藝成為必要選擇,充分體現指標與區域工程需求的技術適配性。 (八)山嶺重丘區里程 《公路工程建設項目概算預算編制辦法》(JTG3830-2018)對公路工程復雜程度進行了定義:山嶺重丘區里程大于15km或平原微丘區里程大于25km。三個省份,分別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、甘肅省、寧夏回族自治區,關于山嶺重丘區里程做出了相關規定,核心標準為“山嶺重丘區里程>15km”,同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、甘肅省補充“平原微丘區里程>50km或25km”,適配西北多山地、長里程公路的建設特點,以里程規模反映地形帶來的施工難度。 (九)高速公路新建/改擴建項目 《公路工程技術標準》(JTGB01-2014)明確了高速公路是服務長距離、大交通量、高速度交通的骨干通道。新建及改擴建高速公路需要涉及《土地管理法》、《城鄉規劃法》、《環境保護法》等多部法律。共有3個省份,分別是遼寧省、河南省、湖南省將高速公路新建或改擴建單列為認定標準,數量占比15.8%。 二、綜合認定標準 關于“投資規模大”和“建設難度高”兩個維度間,是“或然邏輯”還是“合取邏輯”,各地有不同的安排。 13個省市使用“合取邏輯”,即收費公路項目需滿足“投資規模大”的同時,至少滿足1條“建設難度高”的要求,方可認定為“投資規模大、建設難度高”項目。具體包括大連市、遼寧省、四川省、甘肅省、江西省、貴州省、河南省、陜西省、湖南省、天津市、寧夏回族自治區、安徽省、重慶市,數量占比為68.4%。 6個省市使用“或然邏輯”,即收費公路項目只需要滿足“投資規模大”或“建設難度高”之一,即可認定為“投資規模大、建設難度高”項目。具體包括湖北省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、河北省、海南省、內蒙古自治區、山東省,數量占比為31.6%。 三、結語 本研究通過對全國19個省、市、自治區已發布的收費公路“投資規模大、建設難度高”認定標準進行系統梳理與比較,本文作為研究第二部分,在“建設難度高”維度的認定標準方面,得出以下主要結論: “建設難度高”的認定具有較強的技術性與地域性,各省在依據國家規范基礎上,廣泛引入反映本地地理與工程特征的指標,如西南省份重視橋隧比,西北省份關注長距離山嶺重丘區里程,中部及東部地區則更多將復雜樞紐立交、特殊結構工程等納入評估體系。這一方面提升了認定的科學性和針對性,另一方面也體現出地方政府在響應國家政策的同時,積極結合本地實際情況進行細化與創新。 當前各地出臺的認定標準不僅是PPP新機制下地方政府進行精細化、差異化治理的具體實踐,也為市場主體提供了清晰的投資指引,同時成為觀察區域基建重點與政策導向的重要窗口。 參考文獻 [1]徐成彬.新機制新模式,開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征程 —— 解讀《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、財政部〈關于規范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的指導意見〉的通知》[EB/OL]. 中咨研究公眾號,2025-09-28. 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TpnPDtBf0dz6CPmSlj0XKA. [2]伍迪.五個方向指引“辭舊迎新”中的PPP[J].中國招標,2024. [3]交通運輸部.公路工程技術標準:JTGB01-2014[S].北京:人民交通出版社,2014. [4]交通運輸部.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:JTGD60-2015[S].北京:人民交通出版社,2015. [5]交通運輸部.公路隧道設計規范:JTG3370.1-2018[S].北京:人民交通出版社,2018. 注:本文的數據搜集與圖表整理工作,由張祎、李楊共同參與完成,特此致謝。 | |||||
相關鏈接
- 十大領域用化工新材料發展研究 |...2025-10-13
- 于雅瓊 | 制度型開放視域下數字...2025-10-13
- PPP新機制觀察 | 收費公路“...2025-10-13
- 于雅瓊 | 新質生產力賦能民營經...2025-09-29
- 馬良 楊文婷 吳立恒 | 抽水蓄...2025-09-28

